闪电评论|发扬黄河之美,谱写好“黄河大合唱”的山东篇章
4月18日至19日,由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国公共关系协会、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黄河文化论坛将在东营市举办。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、嘉宾代表将围绕“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”主论题和“开启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新篇章”“弘扬黄河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两个分论题,碰撞思想、深入对话,共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路径,更好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。
黄河落天走东海,万里写入胸怀间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,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,也孕育了灿若星河的中华文明。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出海口,深挖黄河文化底蕴、讲好“黄河故事”、传承弘扬好黄河精神,既是山东的责任,也是山东的使命。
深挖黄河文化底蕴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闪耀。山东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,拥有世界遗产4处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1处,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18项,省级非遗名录619项……这些是丰富的资源,也是宝贵的财富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对山东来说,要立足这些优势,深挖黄河文化底蕴,并将黄河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打造,不断地串联起沿黄市县的文旅资源,加强保护利用,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,积极打造“黄河大集”文化展示平台,更好挖掘历史文脉、更好传承历史文化。
讲好“黄河故事”,更好串联起传统与现代。此次黄河文化论坛,将通过文艺展演形式呈现灿烂黄河文化的诞生发展过程,展演以歌舞《喜迎八方客人来》和歌曲《大黄河》为序,从“礼乐之韵”“民歌之韵”“书画之韵”“戏曲之韵”“红色之韵”五个维度对“大河之韵”进行解构和诠释……此次论坛的设置,正是山东努力奏响新时代黄河赞歌的现实缩影。
新征程上,持续讲好“黄河故事”,要串联起传统和现代、国内与国外等方面的内容。黄河从山东汇入大海,这是奔向更加广阔的远方,黄河文化、黄河故事同样如此,它们属于山东、属于中国,更属于世界。讲好“黄河故事”,不能仅限于一城一地,也不能局限于国内,要不断延伸传播范围,将“开启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新篇章”纳入议事议程,让黄河文化、黄河故事更好地深入人心,产生回响。
传承弘扬好黄河精神,让其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。黄河文化的背后,不仅有文化的支撑,更有精神的血液。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、长征精神、贺兰山精神、延安精神、吕梁精神、太行精神、红旗渠精神、焦裕禄精神、沂蒙精神……一条黄河背后,写满了红色的印记,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星火燎原的力量与气势,他们跨越历史的时空,历久弥新。
在“文化”的宏观概念下,是无数个感人肺腑的“故事”,也是无数种可歌可泣的精神。从文化传承到精神弘扬,这是更深层次的一种交流,也是更进一步的一种诠释。只有做得更好,力求新的突破、进行新的阐释,才能更好地传承好黄河精神,让其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,指引着社会前进的方向,成为大众的指明灯。
黄河之美早已被世人所知晓,如今需要的是进行持续深入地再挖掘、再发现、再传承、再弘扬,只有将黄河之美更好地阐释到位、宣传到位、传承到位、发扬到位,才能真正谱写好“黄河大合唱”的山东篇章,为弘扬中华文明贡献“山东力量”。(文/龙敏飞)
闪电评论,欢迎投稿!
投稿邮箱:qilushiping@iqilu.com